400-123-4567
400-123-4567
時間:2024-04-30 點擊數:
近期,我國多地進入主汛期,江南、華南、西南等地暴雨明顯增多,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防汛形勢嚴峻。為深入貫徹落實習關于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國科協黨組、書記處工作部署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應急科普工作,充分發揮科協科普工作主力軍作用,普及防汛救災科普知識,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認真落實中國科協的部署,依托學會各專委會、分會,及時組織專家面向汛期園林綠地養護、園林古建維護、園林工程管理等撰寫了相關專題科普文章,旨在指導各地積極開展防汛自救,降低災害影響。
長江中下游地區今年梅雨期氣候異常,具有入梅早且持續時間長;降雨總量大,且降雨覆蓋范圍廣、強度大、重疊度高、致災性強;并且梅雨期間的氣溫偏低,日照時數短等特征。據氣象部門統計,6月初入梅以來,各地梅雨期均長達40多天,較常年平均偏多20天左右。梅雨期間平均雨日多達30多天,僅湖北地區平均降水量就有692毫米,居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1位;梅雨期間湖北地區還遭遇強降水襲擊,據監測數據顯示,共出現9輪區域性強降雨過程,且暴雨落區高度重疊,暴雨日數是常年同期的2.9倍杏彩體育,居歷史同期首位。7月以來降雨量偏多造成長江流域眾多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水位。
土壤水分過多對植物產生的傷害稱為澇害,發生洪水或暴雨過后常有澇害發生。近期出現的澇害主要有兩種狀況:一是河流湖泊水位上漲,造成臨近的園林植物淹水,并且淹水持續的時間較長,均在1-2個月;二是梅雨期持續大量降雨導致土壤含水量一直處于飽和狀態,低洼地塊長期積水。
澇的危害并不在于水分本身,而是由于土壤含水量持續維持飽和狀態引起植物根系缺氧,進而產生一系列生理傷害。在缺氧條件下,根呼吸產生的中間產物及微生物活動而生成的有機酸(如乙酸)和還原性物質(如甲烷、硫化氫)會對樹體造成毒害,導致根系窒息、腐爛甚至死亡,進而導致植株生長不良甚至死亡的現象。園林植物根系長期處于淹水狀態,一般植物持續20天左右就會出現明顯的死亡或是衰弱癥狀。
澇害初期植物須根因窒息死亡,須根首先發黑腐爛,并逐漸蔓延至主根,出現爛根現象。表現在地上部分,則是初期會出現葉片下垂微卷,后期出現黃葉、落葉、落花、落果、新梢枯死等癥狀。淹水時間過長則會造成枝干枯死、木質變色、皮層脫落,嚴重時可造成植物死亡。
?。?)引起倒伏:園林綠地長期浸水,會使土壤變的松軟,造成大量淺根系樹木倒伏,尤其是淺根系的行道樹,例如法桐、水杉、雪松、樟樹、無患子等。
?。?)影響植物的生長勢:水澇缺氧使地上部分與根系的生長均受阻礙。受澇植株個體矮小、葉色變黃、根尖發黑、葉柄偏上生長。
?。?)引起植物營養失調:遭受水澇的植物常發生營養失調,因為受水澇傷害后,根系活力下降,對離子主動吸收能力減弱。另外缺氧使厭氧型細菌活躍,增加土壤溶液酸度,形成有害物質,不利于吸收植物必須元素,造成植物營養缺乏。
植物對淹水低氧環境的適應主要從形態適應與代謝適應兩方面表現出來:從地上部運輸更多氧氣到根系,使其避免長時間處于由水分過多造成的低氧狀態;或直接改變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等代謝方式適應低氧環境。
很多耐澇植物淹水后的共同反應是萌生通氣性根系,誘發不定根的形成,這是植物對淹水脅迫的一種適應,氣生根系會使植物對氧氣的攝取和運輸能力明顯改善。如落羽杉在水邊會長出膝蓋狀氣生根,柳樹則在樹干上長出須狀氣生根以緩解自身缺氧狀況。
?。?)耐澇性強的喬木:落羽杉、池杉、筆柏、棕櫚、意楊、柳樹、楓楊、榔榆、桑樹、懸鈴木、重陽木、楓香、絲棉木、三角楓、烏桕、樟樹、棠梨等。
?。?)耐澇性強的灌木:梔子、紫薇、石榴、紅檵木、粉團薔薇、迎春、紫藤、金銀花等。
一是規劃設計時,合理利用地形,地勢低的地方挖湖、建水池,或者填平,或者做微地形,提高種植平面,從而降低水位,從根本上減少地面積水現象。
二是選用抗澇強和耐水淹的植物品種,一般來說,落葉樹種抗澇性優于常綠樹種。
三是改良土壤,注意選用排水性好的沙性土壤。對于通透性較差的黏性土壤以及低洼易積水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栽植植物前須修好排水溝等排水設施。
疏通水道,及時排澇。對倒樹、危樹、浸泡松動的大樹要及時扶正,并進行加固支撐。中耕松土,打破土壤水分鎖定,加速恢復根系呼吸作用;對露出地面的根系及時培土,以促進植株恢復長勢。
及時進行枝干修剪,清理枯枝、斷枝,并根據植株受害程度和生長狀況進行適當短剪或疏剪,保護好剪口和鋸口。對于已出現長勢衰弱的植株,也可進行部分枝條回縮修剪,有條件還可采取遮陰處理,以減少后期植株水分蒸發。
土壤消毒、施肥促進生長,對于淹水后的植物,可先用惡霉靈等進行根際土壤消毒,同時配合生根劑等生長調節劑的使用,促進澇害后植株根系的修復生長,待后期根系恢復后,可適時適量追肥,促進植株恢復長勢。
淹水后的植物因長勢衰弱,植物抗病性降低,一般多會發生病蟲害。首先是植物自身的生理性病害,淹水后植物有害物質積累,植物生理代謝紊亂,易引起植物的枯黃衰弱甚至死亡;其次,侵染性病蟲害也會乘虛而入,根部和葉部病害較為常見,可先用惡霉靈等藥物對土壤根部進行消毒處理,葉部病害可用代森錳鋅、甲基托布津等進行防治。另外較易發生部分弱寄生性害蟲,如天牛、小蠹蟲等主要侵染長勢衰弱的植株,也需要加強預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